宜昌市“十三五”期间新增装配式建筑220万平方米
1月21日上午,“2021年宜昌市住建工作”新闻通气会在城区召开,现场介绍宜昌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 毅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 强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 涛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溯剑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
袁庆华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主持人
叶帮斌 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一、宜昌住建事业发展情况
城市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宜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至约190平方公里左右,道路总里程937公里,城市骨架基本成型。滚动实施畅通工程,快速路网内外环闭合、中环成型,基本实现“5分钟上快速路、30分钟跨组团、45分钟进出城”。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升级
宜昌连续两轮入选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40个,14万余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实施棚改7.9万套,20万居民出棚上楼。城区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占比达20.53%,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7.16公里。市一中、夷陵中学新校区、规划馆、博物馆、奥体中心等大型公建全面建成。
住房发展力度持续增强
牢牢把握“房住不炒”总体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健康。全市供应公租房5.3万套,发放租赁补贴3.4万户,惠及15万余人。人均住房面积提升10平方米以上,物业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建筑业支柱地位更加稳固
宜昌建筑业累计完成产值超过5000亿元,成为千亿支柱产业。宜昌工程质量创优成果丰硕,获得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楚天杯、省优质结构奖数量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新增装配式建筑22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1500万平方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多审合一”“多验合一”走在全省前列,宜昌“六多合一”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宜昌市域城镇化率由57%提高到61.8%。城区11条不达标水体消除黑臭。82个乡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0%以上。全市“四类对象”农村危房动态清零。2个乡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3个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12个村入围全国传统村落名录。
二、新发展阶段目标任务
坚持创新驱动
用创新思维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变化中发生的矛盾,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新载体,提升工作智慧化水平,把改革成果、试点经验固化下来,形成适应新发展需求的政策制度体系。
坚持系统思维
从城市策划、规划、建设、运营多环节谋划城市建设,从市场培育、产业转型、深化改革、行业治理多维度谋划行业发展,从中心城区、县城、乡镇、村庄多层级谋划城乡融合,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系统谋划。注重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相结合,加强整体性推进和协调性发展。
坚持绿色转型
注重城市建设绿色转型,树立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统筹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工程。注重建筑产业绿色转型,以绿色建筑为突破口,大力推广绿色建造、绿色建材。注重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广泛推广节水、节能措施和垃圾分类,营造绿色低碳生活环境。
坚持安全发展
强化城市安全运行,增强全周期城市安全运行管控能力。压实各方主体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小散工程、农房建设等监管短板。
三、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推进有机更新,提升功能品质,建设滨江公园城市
科学谋划城建规划和项目争取。抓住新发展阶段战略机遇期,高质量编制市、县两级住建事业专项规划,分专题细化城市更新、公用事业等专项规划,提前做好项目谋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计划笼子。
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市本级拟安排城建项目95个,总投资325亿元。伍家岗长江大桥、江城大道中段、宜长公路、三峡高速合益路互通力争7月通车。加快推进东艳路过江通道项目,完善重点片区次支路网配套建设,城区规划建设6座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推进绿道和慢性系统建设,随道路科学配建地下综合管廊,新增建设海绵城市5平方公里。
统筹推进棚改旧改融合升级。以城市更新八大行动为统领,创新棚改+旧改模式,推动7个国家级试点片区改造基本完工,加快片区化、市场化、智慧化试点步伐。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11个,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50部。全市开工棚户区改造2233户,基本建成5225户。
壮大产业发展,筑牢经济底盘,擦亮“宜昌建造”品牌
支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现代化、工业化建筑业发展,力争建筑业产值增长10%以上。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培育绿色建筑、智慧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行业信用体系,改革工程招投标办法,扩大全过程咨询、EPC工程总承包运用范围。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充分发挥多方联席会议作用,合力实施“一城一策”调控。因地制宜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推动长租房建设和供应,探索将租赁住房用地纳入区域整体土地供应计划。深入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中介服务行为。
推进建筑工程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住宅工程“一证两书”、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切实提升建筑质量品质。针对市政工程精细化施工、住宅质量通病、装修投诉热点等,持续开展质量常见问题治理。
强化民生保障,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宜居宜业氛围
加强住房保障实现住有所居。完善分类保障体系,扩大新进务工人员货币化补贴范围,研究出台人才房政策,增强城市人口和人才吸引力。积极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试点,着力提升公租房公共配套和运营服务水平。
加强生态修复,改善人居环境。开展市政排水管网健康检测,实施老旧管网修复清疏,逐步完成重点区域雨污分流改造。继续推进主城区“两网”工程,系统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定期发布文明施工红黑榜,常态长效防治建筑工地扬尘。
加强物业服务,提升基层治理。开展物业服务质量动态考核,推动物业服务向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居家养老等多元化社区消费服务。全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业主委员会组建率力争达到80%。
坚持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建造,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提升建筑节能标准,中心城区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县城范围执行一星级以上标准,全市保障性住房和10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项目执行一星级以上标准。
大力推进绿色建造。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合理布局产业基地,补齐配强产业链条。巩固全国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地位,大力发展钢结构公共建筑和钢结构桥梁,积极推进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农房建设中的应用。
大力推广绿色建材。支持本地节能环保绿色建材发展,提高绿色建材整体使用比例。扎实推进5条磷石膏道路水稳层试验段建设,加快省级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出台,推进成熟磷石膏建材在交通、水利等多领域应用。
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包容市场
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打造“70、40、20”宜昌工改深化版。探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施帮办代办服务。深化“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力争线上审图率达90%以上。完善告知承诺事项事后监管措施,构建“信用+”监管机制。
全力提升供水供气服务质效。加快推进江南燃气入城主管道建设,研究启动峡州大道第二入城通道,逐步构建江南江北“双通道、双气源”供气格局。持续开展老旧管网更换和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确保改造后二次供水设施无缝交接,实现管水到户、按表计量。全面深化“线外零收费、线内承诺价”制度,推广水气“码上办”业务,满足不同群体服务需求。
全力守住住建领域安全发展底线。启动住建行业“安全生产发展年”活动,以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契机,建立健全住建领域生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管理体系。
实施智能升级,提升行业治理,加快融入城市大脑
推动智慧城建一网统管。依托宜昌城市大脑建设,提升宜昌住建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完善覆盖所有业务的智慧化平台,力争实现全市住建行业数据一个库、管理一张网,逐步推动实现宜荆荆恩行业数据互联互通。
加快行业治理智能转变。以工程建设、供水供气、公租房管理等领域为重点,推广运用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自动化设备,指导行业差异化监管,实现行业管理向行业治理转变。强化大数据支撑作用,提升全行业数据归集、管理、分析、应用能力服务平台升级。
加快城乡融合,建设美丽城镇,打造宜昌特色乡愁
推进县城品质提升。将县城品质提升行动作为落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着力开展交通“治乱”和生态“治污”行动,全面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品质。
推动美丽村镇建设。以打造市域全覆盖的“擦亮小城镇”省级示范为目标,推动全市域范围内所有乡镇今年全面达到基础性标准,2022年示范性标准比例不低于20%。
开展乡村污水垃圾治理。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向专业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转换,建立合理收费机制,确保厂站稳定运行。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完善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系统,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相关报道:宜昌在全省交流建筑科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12月31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上,宜昌市住建局代表宜昌,围绕建筑科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作典型经验交流。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毅在典型经验交流中指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昌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宜昌住建行业高质量发展再提速再提标,建筑业保持千亿规模、支柱地位,成功获评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主要得益于三大措施:
以绿色建筑为统领,构建行业高质量发展大格局,坚持把绿色建筑作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
政策引路,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宜昌成立住房建设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出台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被动式建筑以及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从市场培育、财税激励、项目落地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撑,为快速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全程管控,打造行业监管“闭合链”。在立项、规划条件及土地出让等环节明确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落实3%容积率奖励。加强“六个专项”闭合管理,编制标准化“质量监督模板”,每年开展施工图调审,节能专项、质量安全和市场行为大检查,在近年全省综合大检查中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
示范引领,树立绿色发展“风向标”。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共建筑二星级绿色改造。龙盘湖世纪山水项目获得中国超低能耗建筑认证,成为湖北省首个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点军新城通过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评审并建成使用。“十三五”期间,宜昌市发展绿色建筑1503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220万平方米,获得11个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2个省级绿色生态城区、8个节能示范工程。
以绿色建造为动力,牵引行业转型升级大变革,突出“三化”推进,推动全领域、全过程、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智慧化管理提升服务效能。统筹建设智慧住建、智慧工地、智慧建筑系统,“诚信住建APP”荣获全国信用APP观摩活动优秀创新项目奖。加快推进“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宜昌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工业化建造重塑产业形态。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推进绿色建造的重要途径,将装配式建筑纳入城市绿色发展考核。编制《装配率计算细则》及《构件质量检验标准》,企业自主研发的波纹钢板组合体系和套筒灌浆技术工艺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培育龙头企业14家、生产基地12家,2家全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着力推行装配式与BIM、EPC、被动式、磷石膏建材等融合发展模式,储备项目约160万平方米。
标准化建设助推质量创优。统筹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手册》、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住宅质量合格证制度、工程检测动态监管4个省级试点。出台住宅工程精装修管理办法,推行“一证两书”制度。连续三年夺得建设工程“鲁班奖”,2020年获得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创历史新高。
以绿色建材为抓手,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大突破,推陈出新发展绿色建材,助推绿色住建实现科技跨越。
技术支撑“宜昌特色”。加强10大关键技术应用,开展12项省级建设科技课题和1项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发挥地材资源优势,开发生产陶粒混凝土、磷石膏等制品。推广适宜本地的建筑节能技术,编制“菜单化”设计指南,构建了宜昌特色绿色建材体系。
科学打造“宜昌品牌”。以发展磷石膏建材作为落实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宜昌出台文件、成立产业协会,划拨补助资金,奖励磷石膏企业及示范项目。开展资源化利用分析和研究,组织编制4项团体和地方标准,发布2项技术导则、21个产品目录和28期造价信息,解决“能不能用”“如何用”的问题。甄选9条市政道路开展大掺量水稳层应用试点,得出“磷石膏水稳层产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控”的阶段性成果。2020年35个房建及市政工程应用了磷石膏建材,“逐步替代”全面提速。
精心搭建“宜昌平台”。举办全国长江经济带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宣传推介宜昌磷石膏建材创新成果。举办“长江•三峡建筑产业博览会”“云上之春”线上供需洽谈会等,上百家企业参展,交易规模达数十亿元。市政府持续开展建筑业十强企业评选授牌,真金白银奖励企业。每年“节能宣传周”对相关突出贡献企业通报表扬。会同大中专院校开办装配式建筑专业,精心打造绿色建筑展示厅,科普绿色建筑、绿色生活,营造绿色低碳发展氛围。
上一篇:1.0mm厚YX66-240-720型楼承板规格及一米理论重量 下一篇:济南市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691万平方米 上一篇:1.0mm厚YX66-240-720型楼承板规格及一米理论重量 下一篇:济南市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691万平方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