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519万平方米
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市住建系统聚焦“四好篇章”,推进“六大提速”,完成住房城乡建设投资2727.9亿元,宁波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又迈上了新台阶,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年,全市住建系统在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业绩?且让我们做个盘点:
亮点一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按照“两确保三争取”目标和“六稳六保”要求,全市住建人全线压上防控疫情、全力以赴复工复产,为宁波抗疫胜利作出积极贡献。市住建局荣获全国住建系统抗击疫情先进集体。
强势联防联控。市住建局第一时间动员全市5万多名物业职工,坚守2300多个物业小区,构筑起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组建“物业房管防控攻坚团队、建筑工地防控复产团队、房地产业防疫复产团队”三支队伍300多人奔赴一线,夜以继日开展联防联控。成立62人疫情防控志愿队伍,坚守百丈街道基层社区严密布防,并对111个楼道和6栋隔离楼房进行消毒,同心协力保卫“家门安全”。
迅速复工复产。第一时间成立建筑业和房地产专班以及4个专项工作组,争分夺秒帮助企业开机重启,逐月逐季强势夺回经济损失。组织数千辆包车远赴省外接人返岗,同步简化复工流程,统筹保障建材供应,推动全市2382项建设工程全数提前复工。
精准稳企惠企。密集出台稳企业促发展“十二条”等系列举措,精准打出“降成本、减负担、优审批、延期限”等组合拳,强化政策对冲,提振企业信心。先后发放物业疫情防控补助超2亿元,设立总金额400亿专项贷款,倾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支援同心同力。建筑业企业先后建造方舱医院1个,改造隔离酒店3家,安装集装箱隔离房200余个,捐款捐物4000多万元。广大房地产、勘察设计、工程造价业等企业都勇担社会责任,主动捐款捐物,作出积极贡献。
亮点二 城乡争优大丰收
城建统筹行稳致远。谋定住房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和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发展纲要,为下步发展探明了路子。住建领域“全域统筹”和“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权事权改革基本完成,市六区城建计划统筹和投资管理机制“1+X”政策体系陆续制定出台,全市“市级决策、区级实施”管理模式和“建设一盘棋”统筹格局初步形成。
重大项目捷报频传。新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4.7公里。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首通段、3号线鄞奉段、4号线全部通车,新增运营里程57.5公里。机场快速路南延南段、三官堂大桥、中兴大桥首通段全部建成,新增快速路里程14.4公里并加快向外围延伸,中心城区15分钟可达覆盖率达到90%。
城乡品质持续提升。建成姚江南岸滨江休闲带一期、甬江南岸滨江绿带四期、五期工程,开工文创港核心区滨江水岸工程,“三江六岸”断点陆续打通,品质持续提升。海绵城市全域推广提速,新建成绿道214公里,姚江北岸滨江绿道获评“浙江最美绿道”,琴桥西立体停车库建成投用。宁波市荣获全省美丽城镇建设优秀设区市,奉化区、鄞州区、慈溪市荣获优秀区县(市),庄市街道、梁弄镇荣获成绩突出集体,集士港镇、前童镇、定塘镇等15个乡镇(街道)获评首批省级样板。启动“十百千”农房建设工程,建成194公里镇级污水管网。
亮点三 住建为民更贴心
保障更趋普惠。实施“无房家庭优先购房”新政,保障近1.2万户无房家庭优先买到新房。推动住房保障由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向新就业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群体扩面延伸。新增保障住房困难家庭9547户,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5425户,并在全省率先完成住房保障政务服务系统2.0建设。应家2649套限价房全部销售完毕并竣工交付。制定出台《人才安居专用房筹集管理办法》,筹集人才安居专用房714套。全市归集住房公积金301.1亿元,同比增长12.6%。
居住更加安心。完成城镇危旧房改造854户、9.7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721户、13.9万平方米,棚改新开工安置房及货币化安置19963套。建立农村危房常态化治理改造长效机制,完成50946户农村困难家庭人员和住房信息录入比对,实施困难家庭危房即时限时救助,127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全部整治改造完毕,提前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
服务更有温度。实现公积金提取网点15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推出公积金“商贷委提”服务新举措。建立“互联网+商品房预(现)售管理”政务服务体系,全国首个“拍卖房屋交易一条龙服务”落地宁波,房产交易网签实现“不见面”办事。“阳光征收”品牌入选法治浙江“重要窗口”100例,完成施工图审查制度重大改革,实现工程建设所有项目审批70个工作日内,超额完成国家“120个工作日”和省定“最多90天”改革目标。
亮点四 提速行业治理现代化
房产市场健康稳定。坚定贯彻“房住不炒”定位,深入施行房价地价联动,着力强化全装修住宅质量管控和销售监管,印发实施《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全力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
物业行业持续规范。印发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推动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党建引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稳步构建。镇海区率先实现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红色业委会”经验做法得到省里充分肯定。完成《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起草,物业矛盾调解纳入各地基层矛盾调解中心事项。建立物业常态检查和物业服务“红黑榜”制度,全面推行“三联单”制度,上线运行物业企业和项目经理信用信息平台。
建筑产业破难升级。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全产业链多元化发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通过重组分立引进一级企业资质41项。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55亿元,其中省内建筑业总产值2326亿元,同比增长6.2%。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519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绿色建筑提速发展。新增绿色建筑项目334个、3363万平方米。印发实施《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的若干意见》,大力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助力“无废城市”创建和美丽宁波建设。
质量安全监管有力。建筑工程起重机械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危大工程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监管进一步强化,“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基本建成,预拌制品和预制产品质量全过程质监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创建和质量创优夺杯量质齐升,省二建建设集团荣获“宁波市人民政府质量奖”、5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51项工程获评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25项工程获“钱江杯”奖、70项工程获评“甬江建设杯”优质工程奖。
亮点五 转型发展闯新路
一城一策试点求长效。市本级“一城一策”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因时因势出台“十条新政”等调控组合拳,房价保持基本稳定,实现了调控目标,回应了社会关切。印发实施《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区县(市)主体责任,房地产市场调控上下“一盘棋”格局加快构建,全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住房租赁试点补短板。宁波成功入围中央财政奖补住房租赁试点城市,着力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印发《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起草《推进“新宁波人”安居工程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筹集租赁房源2万余套(间)。北仑区召开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推进会,象山县将发展租赁市场列入“县长点题”专项,杭州湾新区试点产业区新型居住模式取得新成效。
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出样板。探索形成“统筹整合、项目生成、资金筹措、优化审批”等九方面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得到住建部高度肯定,先后入选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九项机制试点案例集”和“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为全国提供了“宁波样板”。印发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面启动新一轮改造,全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8个、69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7.9万余户,超额完成政府民生实事工程。
智慧汽车试点探新路。完成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一期、二期试点,发放首张开放道路自动驾驶测试汽车牌照,实现了L4级别、时速50-70公里自动驾驶,并在道路标准制定、软硬件标准化、市场化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新成果。划定杭州湾新区12.8平方公里深化试点范围,力争打造全域支持车路协同智能网联示范区。同时,大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落实项目56个、64万平方米,钢结构住宅指标和技术标准全部建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宁波建城1200年。全市住建系统将保持战略定力、顺应发展大势,充分发挥和展现住房城乡建设对宁波发展的支撑驱动作用,一致同功再启航,一往无前创新业。新的一年,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现代化建设为主线,围绕“拥江揽湖滨海”空间战略、紧扣“一主两副多节点”空间布局,全力实施“强基住建、品质住建、人民住建、数字住建、铁军住建”五大行动,力争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现代化征程开门红,奋力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十四五”发展奠基!
相关内容:“十三五”宁波建筑业交出靓丽成绩单
“十三五”以来,宁波市建筑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筑业累计完成产值19770亿元,比“十二五”增长28.7%。“十三五”期间,全市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980.4亿元;工程监理企业累计完成监理营业收入68亿元,比“十二五”增长6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累计完成造价咨询收入62.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71.9%。
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十三五”期间,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市建筑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564亿元,比“十二五”增加60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年均达5.2%;全市建筑业累计缴纳税收393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2.3%;建筑业吸纳劳动就业年均达118.5万人次。
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20年,全市建筑业有总产值超200亿元的企业1家、超10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亿元的企业51家。“十三五”期间,宁波市特级资质企业数量大幅提升,至“十三五”末达到16家,比“十二五”末增加10家。目前,全市具有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甲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分别为84家、55家(其中综合资质企业5家)和47家,建筑业上市企业7家。
行业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获评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首批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2019年被列为省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城市。同时,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培育了一批具备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的骨干企业队伍。
“十三五”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在经济发展面临外部制约趋紧和内部压力增大双重约束下,全市建筑精英在行业主管部门政策引导下,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建筑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筑业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770亿元,比“十二五”增长28.7%。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980.4亿元;工程监理企业累计完成监理营业收入68亿元,比“十二五”增长6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累计完成造价咨询收入62.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71.9%。
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十三五”期间,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市建筑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564亿元,比“十二五”增加了60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年均达5.2%。“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筑业累计缴纳税收393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2.3%;全市建筑业吸纳劳动就业年均达118.5万人次。
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2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超200亿元的企业1家,超10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1家。“十三五”期间,宁波市特级资质企业数量大幅提升,目前,全市特级企业数量达到了16家,比“十二五”增加了10家,增长了167%。目前,全市具有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甲级及以上资质企业分别为84家、55家(其中综合资质企业5家)和47家,建筑业上市企业7家,具有省级建设行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23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66家。
行业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于2017年荣获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18年荣获首批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2019年被列为省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城市。同时,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培育了一批具备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的骨干企业队伍。宁波市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住建部的充分肯定,宁波高专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被住建部列为全国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
同时强化企业服务,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建设工程综合保险,积极为建筑业企业减负。“十三五”期间,累计为2500多家建筑企业释放保证金260亿元,为企业减负超过15亿元。
党建引领精准服务
2010年,宁波市成立建筑业流动党员服务中心,持续开展“建筑先锋”活动,并向全大市建筑工地项目部推广。自“建筑先锋”工作开展以来,先后组织流动党员开展专题培训班,送温暖、送知识进工地,“建筑先锋”趣味竞技等载体丰富的活动,被《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0年,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建筑行业开展“六有一好”红色工地创建活动的通知》,在全市建筑工程造价5000万元以上、工期1年以上、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工程项目,全面推进“红色工地”创建活动。
各地结合实际和项目工地特色,积极开展了“党建+”“鄞领服务联盟”“党旗进工地”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引导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地上的旗帜,建筑业的先锋”理念。目前,全市共有79家建筑业企业参与创建,122个项目工地临时党支部完成创建,涉及党员732名;组织各类活动948次,参与活动的党员人数达到3.2万人次。
在抓好党建的同时,全市住建部门建筑企业精准服务,强化保障。在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决策部署及相关政策措施指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上下一心、团结奋进,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奋力开拓创新举措,对标对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总体要求,有力保障了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宁波市作为国家首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招投标制度,切实为企业降本减负,打造银企合作平台和市外业务推介平台,为建筑业发展打造稳定透明、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安全为上质量强基
“十三五”以来,宁波市全面落实工程质量“两书一牌”制度,推进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住宅全装修监管体系完善、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鼓励建筑业企业创优夺杯。“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建筑企业深化重大危险源安全管控,持续开展建筑起重机械、高大支模架、高处作业、深基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管廊危险化学品等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立工作力度,实现风险管控关口前移。“十三五”期间,宁波市房建和市政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2%。
工程文明施工实现常态化管理。全市深入开展宁波市城市环境整治行动,累计完成围挡提升的建设工程(储备用地)项目共1392个,围挡整治提升总长度近568公里,建立文明施工“红黑榜”通报制度,树立文明施工标杆工地,推广文明施工先进经验和先进施工工艺,促进全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不断提高,为助力宁波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贡献住建的力量。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建筑工业化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双轮驱动,全面构建“有政策法规引导、有制度机制管控、有适用技术支撑、有产业链条配套、有人才队伍保障”的发展新格局,先后荣获省首批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称号。
项目规模不断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1100余个,总面积462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2%,其中钢结构装配式住宅60个合计58万平方米。项目涵盖学校、住宅、办公、商业、新农村改造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产业链建设持续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市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企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构件生产企业16家,年设计产能达80万立方米,满足本市市场需求并辐射到周边;培育了5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个省级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企业)、2个省级示范项目,为宁波市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基本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区块链协同管理平台,实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设计、生产全面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施工、监理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
匠心培育人才支撑
“十三五”期间,人才队伍规模继续扩大。目前宁波市建筑业拥有1名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2名省级勘察设计大师。建筑业从业人员达79.6万人,其中高级职称6148人,中级职称2196人;技术经济人员达到10.6万人,注册建造师总数达到19536人,其中一级建造师5883人;监理人员7932人,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2838人;勘察设计人员47202人,其中注册执业人员5241人,位列全省前列。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对紧缺型高级人才进行经费补贴,共对682家企业培养引进的3138名人才补贴经费551.3万元。
同时,坚持行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搭设多个人才合作平台,为宁波市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全市市建筑业企业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省、市级技术中心49个。
此外,积极培育甬城工匠队伍。“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建筑业年均吸纳劳动力110万名以上,同时开展“应培尽培、全员覆盖”的工匠人才技能提升行动,全面实施各类技能培训,着力构建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相适应的产业工人职业培训机制。目前“浙江工匠”5名、“浙江建设工匠”9名、“港城工匠”29名,劳务产业基地1个。
-垦拓市场志在四方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筑业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省外境外市场。截至2020年,全市建筑业企业累计在省外完成产值8388亿元,比“十二五”增长了27.2%,业务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宁波市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参与国家对外经济援助和“一带一路”工程项目建设,承揽工程项目遍及东南亚、中东、南美洲和非洲近20个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孟加拉国、蒙古、俄罗斯、沙特、巴基斯坦、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喀麦隆、乌干达、莫桑比克、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十三五”期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注册的建筑业企业共有37家,累计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7.7亿美元。2019年,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商务部授予的“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企业资格”,是宁波市唯一一家拥有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资格的建筑业企业。
-使命在心责任在肩
宁波市建筑业在砥砺前行、做大做强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的对口援建,无偿为社会捐建道路、桥梁、图书馆等公益设施,主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投身台风、洪涝等各类抢险救灾,并大量捐赠物资。
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宁波市深入推进“三服务”,出台多项防疫帮扶措施,助推企业复工复产,至当年2月底,建筑业全面复工复产率。建筑企业积极参与防疫复工,建造方舱医院1个,改造临时隔离酒店3家,安装隔离封闭围挡2千多米、安全网10余个、疫情公益广告400余平方米,捐款3283余万元,捐赠集装箱简易房200余个、其他物资770余万元。
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宁波市11家建筑企业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20余次,动用各类大型机械、车辆500余台次,其他设备600余台次,合计救援天数36天,仅去年特大台风期间就紧急出动1126人次。同时,建筑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十三五”期间,宁波市建筑行业捐款达1.15亿元,捐赠物资300万元以上,公益献血44.57万毫升,捐建公路8条、桥梁2座、学校3所、公益图书馆5座、公益艺术馆1座。
砥砺前行再谋新篇
新年新气象。“十四五”开局之际,宁波市相关部门将砥砺前行,力促宁波建筑业抢抓机遇,再谋新篇行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并购重组等形式,深化企业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共同参与收益分配。支持央企、省、市国企等与宁波市民营企业合作,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加快转变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动宁波市建筑业多元化发展。
——以品牌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实施“宁波建造”“智能建造2025”名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支在全国叫得响、争得过的宁波“建筑铁军”,提升“宁波建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育一批“宁波建造”品牌企业。进一步引导企业练好内功,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企业产权、股权和分配体制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新动能。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以科技进步为依托,通过提升科技实力来赢得市场、占领市场,追求集约效益型增长,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科技、新设备,积极进军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建筑等领域,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以“走出去”发展为突破,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大型企业组建产业集团、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开拓国内新兴市场;鼓励企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引导宁波市建筑业企业“借船出海”,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组成联合体,拓展境外市场。加大对建筑业企业“走出去”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建筑业企业拓展市场服务工作机制,为“走出去”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为宁波市建筑业发展增添新的增长点。
上一篇:1.2mm厚BD54-185-565型楼承板规格及一米多少质量 下一篇:钢结构厂房施工和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上一篇:1.2mm厚BD54-185-565型楼承板规格及一米多少质量 下一篇:钢结构厂房施工和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返回列表